詩禮之訓的成語故事

拼音shī lǐ zhī xùn
基本解釋子女遵承父親的教誨。
出處先秦 孔子《論語 季氏》:“曰:‘學《詩》乎?’對曰:‘未也。’……曰:‘學《禮》乎?’對曰:‘未也。’”
詩禮之訓的典故
春秋時期,孔子生下兒子伯魚后,十分關心他的教育,一次見兒子從庭前走過,就問他學過《詩經》沒有?伯魚回答沒有,孔子說不學《詩經》就不會說話,伯魚立刻去讀《詩經》。后來,孔子又要求伯魚學《周禮》、《儀禮》等著作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詩禮之訓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海內存知已,天涯若比鄰 | 唐·王勃《杜少府之任蜀州》:“與君離別意;同是宦游人。海內存知己;天涯若比鄰。” |
本位主義 | 毛澤東《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》:“(六)本位主義,一切只知道為四軍打算,不知道武裝地方群眾是紅軍的重要任務之一。” |
著手回春 |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13章:“他想起來高一功的情況不妙,尚炯回來也許會著手回春。” |
將功補過 | 《晉書 王敦傳》:“當令任不過分,役其所長,以功補過,要之將來。” |
活蹦亂跳 | 曹禺《日出》第四幕:“我一定可以把小東西還是活蹦亂跳地找回來。” |
揚幡擂鼓 |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28回:“如今是揚幡擂鼓,弄至大家都知道了,都看見了。” |
兵荒馬亂 | 明 李唐賓《梧桐葉》第四折:“不然,那兵荒馬亂,定然遭驅被擄。” |
取而代之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項羽本紀》:“秦始皇帝游會稽,渡浙江,梁與籍俱觀。籍曰:‘彼可取而代也。’” |
棋逢敵手,將遇良才 | 清·無名氏《說唐》第63回:“正是棋逢敵手,將遇良才,兩人大戰三十余合。” |
婆婆媽媽 |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11回:“寶玉,你忒婆婆媽媽的了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