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舉兩失的成語故事

拼音yī jǔ liǎng shī
基本解釋舉:舉動。指一件事帶來兩方面的損失。形容十分錯誤的舉動。
出處《綱鑒抄略》:“朝廷一舉而兩失。縱不能復后,宜還仲淹、道輔?!?/p>
宋朝時期,宋仁宗因郭皇后與寵妃之間的矛盾就要廢了郭皇后,宰相呂夷簡積極鼓動仁宗廢后。御史中丞孔道輔、右司諫范仲淹堅決反對廢后,仁宗大發(fā)雷霆降他們兩人的職,河陽判官富弼上書:“朝廷一舉而兩失。縱不能復后,宜還仲淹、道輔。”
一舉兩失的典故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一舉兩失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此一時彼一時 | 語出《孟子 公孫丑下》:“彼一時,此一時也。五百年必有王者興,其間必有名世者”。 |
死腦瓜骨 | 錦云等《草莓三爺》:“你呀,就是死腦瓜骨!” |
橫眉冷對千夫指 | 魯迅《自嘲》:“橫眉冷對千夫指,俯首甘為孺子牛。” |
齊頭并進 | 周恩來《在上海科學技術工作會議上的講話》:“實事求是,循序前進,齊頭并進,迎頭趕上。” |
靡所底止 | 《詩經(jīng)·小雅·祈父》:“胡轉(zhuǎn)予于恤,靡所底止?!?/td> |
鑒影度形 |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102回:“這三人將籃子內(nèi)物件,一齊擺出仔細瞧看,或者寸紙,或者只字,鑒影度形,一概俱無,又仍一件一件裝入籃內(nèi)?!?/td> |
眾喣山動 | 明 李東陽《余肅敏公傳》:“役未及興,而眾喣山動。” |
生龍活虎 | 宋 朱熹《朱子語類》第95卷:“只見得他如生龍活虎相似,更把捉不得?!?/td> |
頓挫抑揚 | 宋 魏慶之《詩人玉屑 靖節(jié) 休齋論〈歸去來辭〉》:“陶淵明罷彭澤令,賦《歸去來》,而自命曰辭。迨今人歌之,頓挫抑揚,自協(xié)聲律,蓋其詞高甚?!?/td> |
九霄云外 | 元 無名氏《抱妝盒》第二折:“太子也,你在這七寶盒中,我陳琳早魂飛九霄云外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