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猇
部首犭部 總筆畫(huà)11畫(huà) 結(jié)構(gòu)左右
統(tǒng)一碼7307
筆順ノフノ丨一フノ一フノフ
名稱撇、彎鉤、撇、豎、橫、橫撇/橫鉤、撇、橫、豎彎鉤、撇、橫折彎鉤/橫斜鉤
基本解釋
基本字義
猇
⒈ ?古同“虓”,虎怒吼聲。
⒉ ?犬叫聲。
⒊ ?古縣名,在今中國(guó)山東省。
造字法
會(huì)意
English
the scream or roar of a tiger; to intimidate; to scare
※ 猇的意思、基本解釋?zhuān)V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-在線查詢專(zhuān)業(yè)必備工具在線字典查字提供。
詳細(xì)解釋
基本詞義
◎ 猇
〈名〉
(1) 猛虎怒吼聲 [roar as a tiger]
猇,《說(shuō)文》:“虎鳴也。”——《集韻》
(2) 又如:猇聲狺語(yǔ)(形容惡言叫罵)
(3) 古縣名 [Xiao county]。在今山東省。如:猇亭(古地名。在今湖北枝城市境長(zhǎng)江東岸)
詞性變化
◎ 猇
〈形〉
言語(yǔ)粗野 [vulgar]
兼之猇聲狺語(yǔ),旦暮無(wú)休。——《紅樓夢(mèng)》
康熙字典
猇【巳集下】【犬部】 康熙筆畫(huà):12畫(huà),部外筆畫(huà):8畫(huà)
《集韻》于包切,音倄。《玉篇》虎欲齧人聲也。
又《集韻》一曰國(guó)名。
又一曰犬聲。
又《廣韻》許交切《集韻》虛交切,音哮。《集韻》本作虓。或作唬。
又《廣韻》胡茅切《集韻》何交切,音肴。義
同。
又《廣韻》縣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濟(jì)南郡猇。《註》侯國(guó)。師古曰:今東朝陽(yáng)有猇亭。
又《集韻》吁嬌切,音鴞。《前漢·地理志註》蔡謩音鴞。
又《類(lèi)篇》陳知切,音馳。義同。
又《集韻》夷周切,音由。《前漢·地理志註》師古:音于虬反。
- 猇的詞語(yǔ)
- 猇的成語(yǔ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