飯覆釜山僧譯文及注釋
譯文
晚上知道了清凈的佛理,白天便遠(yuǎn)離人群。
等著遠(yuǎn)方覆釜山的僧人,預(yù)先打掃自己的房子。
僧人們從云峰中降臨,來到我的雜亂的居所。
我們坐在鋪草上吃松果,點(diǎn)燃香爐觀看佛經(jīng)。
燃著燈白天將要結(jié)束,敲起磬夜晚剛剛開始。
一旦悟到了寂滅的快樂,這一生都覺閑余安寧。
也不必再想歸隱了,人生和世間都是空虛的。
注釋
飯:施飯食給人。覆釜山:山的名字,有此名的山不止一處,一說是荊山,在今河南靈寶,一說在長安。
清凈:佛家用語,指遠(yuǎn)離惡性和煩惱。
弊廬:謙稱自己的居室。
蓬蒿居:長滿了蓬蒿的居所,或言居所在蓬蒿中,自謙。
藉草:以草為鋪墊物。這里指坐在鋪草上進(jìn)食。松屑:松子,松樹的果實(shí)。一說為松花。此句意謂:高僧們不需要什么美食招待。
磬(qìng):僧人所用的一種法器,做法事或誦經(jīng)時(shí),擊而鳴之。
寂:寂滅,佛教用語,意為度脫生死,入寂靜無為、涅檠再生之境地。此句意謂一旦覺悟了“寂滅”之佛理,此生就閑余安寧了。
歸:指棄官歸田。
身世:指人生和世間。
參考資料:
1、王志清撰;袁行霈主編;劉躍進(jìn)副主編.王維詩選:商務(wù)印書館,2015.04:218-219
2、傅東華選注;馬卉彥校訂.王維詩:崇文書局,2014.09:19
飯覆釜山僧創(chuàng)作背景
此詩的具體創(chuàng)作時(shí)間已不可考,大約是作者晚年在京師所作。《舊唐書·王維傳》載:“維弟兄俱奉佛,居常蔬食,不茹葷血,晚年長齋,不衣文彩。……在京師日飯十?dāng)?shù)名僧,以玄淡為樂。齋中無所有,唯茶鐺、藥臼、經(jīng)案、繩床而已。退朝之后,焚香獨(dú)坐,以禪誦為事。”此詩就是描寫了“飯僧”一事。
參考資料:
1、王志清撰;袁行霈主編;劉躍進(jìn)副主編.王維詩選:商務(wù)印書館,2015.04:218-219
飯覆釜山僧鑒賞
全詩共十四句。開頭的四句,是自寫,寫自己飯僧前的忙碌。飯僧成為王維晚年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,而今日,他所迎的是遠(yuǎn)道而來的高僧,故而特別地殷勤而隆重。“先期掃弊廬”,詩人提前打掃房屋,就為了等候這些遠(yuǎn)行而來的僧人。
中間六句,寫“云峰里”來的高僧。覆釜山的高僧們終于被盼來了。這些僧人們果然不同凡俗,他們的物質(zhì)需求極低,卻異常地虔誠,也異常地專注,除了看道書、誦佛經(jīng)外,連自己的存在也忘記了。
最后四句是寫禪悟。“一悟寂為樂,此生閑有余”二句,寫其徹悟。詩人在與高僧們的交流中,享受空門、山林的幽寂之樂。參證了“凡所有相。皆是虛空”(《金剛般若經(jīng)》)的禪宗要義,徹悟到真正的樂事乃寂滅與涅檗,明心見性,即事而真,達(dá)到了一種超現(xiàn)實(shí)的“湛然常寂”的境界禪宗圓通靜達(dá)的啟悟。這也使其除去了一切世俗妄念的執(zhí),因此,現(xiàn)實(shí)中的生命與物質(zhì)便空幻虛無而顯得不重要了,生成了“思?xì)w何必深”的處世遇物的生存智慧。這樣的收束,類似謝靈運(yùn)詩的玄言尾巴。其實(shí),王維詩中也有些這樣的“尾巴”,因?yàn)樗蔡雽⒆约旱亩U悟禪悅直白地表達(dá)出來,并傳達(dá)給世人。
王維簡介
唐代·王維的簡介

王維(701年-761年,一說699年—761年),字摩詰,漢族,河?xùn)|蒲州(今山西運(yùn)城)人,祖籍山西祁縣,唐朝詩人,有“詩佛”之稱。蘇軾評價(jià)其:“味摩詰之詩,詩中有畫;觀摩詰之畫,畫中有詩。”開元九年(721年)中進(jìn)士,任太樂丞。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,今存詩400余首,重要詩作有《相思》《山居秋暝》等。王維精通佛學(xué),受禪宗影響很大。佛教有一部《維摩詰經(jīng)》,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。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,非常多才多藝,音樂也很精通。與孟浩然合稱“王孟”。
...〔 ? 王維的詩(353篇) 〕猜你喜歡
角招 雨后涼甚,燈下讀《蘭當(dāng)詞》,漫賦
了無暑。南來幾、梅風(fēng)吹霽虹雨。博山煙一縷。輕度魫窗,縈帶芳樹。
羅衣楚楚。添半臂、泥金剛彀。玉簟龍鱗似水,仗六曲畫屏風(fēng),把新寒防護(hù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