鷓鴣天 晉祠石刻二闕
鷓鴣天 晉祠石刻二闕。元代。姜彧。 滿谷蕭蕭落葉黃。繡衣總馬駐平崗。一川野色迷秋色,四面山光接水光。花作陣,酒為漿。晉祠風物正重陽。殷勒留住黃華使,同放乾坤入醉鄉。
[元代]:姜彧
滿谷蕭蕭落葉黃。繡衣總馬駐平崗。一川野色迷秋色,四面山光接水光。
花作陣,酒為漿。晉祠風物正重陽。殷勒留住黃華使,同放乾坤入醉鄉。
滿谷蕭蕭落葉黃。繡衣總馬駐平崗。一川野色迷秋色,四面山光接水光。
花作陣,酒為漿。晉祠風物正重陽。殷勒留住黃華使,同放乾坤入醉鄉。
唐代·姜彧的簡介
姜彧(1218~1293) 字文卿。本萊州萊陽人,其父姜椿與歷城張榮有舊,因避戰亂投奔張榮,遂舉家遷往濟南。姜彧聰穎好學,張榮愛其才,納為左右司知事,不久升其為郎中斷事官、參議官。后改知濱州,課民種桑,新桑遍野,人號“太守桑”。至元間,累官至行臺御史中丞。至元五年(1268年),姜彧被拜為治書侍御史。兩年后出任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使,又改任信州路(治今江西上饒)總管。后累官至陜西漢中、河東山西道提刑按察使,行臺御史中丞。后以老病辭官,歸故里濟南。不久奉命任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使。至元三十年(1293年)二月病卒。存詞四首,皆賴晉祠石刻以傳,見清方履篯《金石萃編補》。
...〔
? 姜彧的詩(4篇) 〕
明代:
龔敩
不著京塵染素衣,賞心還自愛芳菲。晚來東閣無詩興,帶得紅妝馬上歸。
不著京塵染素衣,賞心還自愛芳菲。晚來東閣無詩興,帶得紅妝馬上歸。
明代:
朱應辰
婆餅焦,小麥黃熟長齊腰。刈麥作餅婆為喜,豈料南山日日雨。
雨多麥損不可食,雖欲婆嗔那復得。
婆餅焦,小麥黃熟長齊腰。刈麥作餅婆為喜,豈料南山日日雨。
雨多麥損不可食,雖欲婆嗔那複得。
清代:
陳恭尹
家世儒官獨典軍,紫髯三十坐高軒。戰旗指處無堅壘,仕路從來有孟門。
劍長澀苔收殺氣,馬驕沙草散蹄痕。舊時贈客金錢盡,更向誰人受此恩。
家世儒官獨典軍,紫髯三十坐高軒。戰旗指處無堅壘,仕路從來有孟門。
劍長澀苔收殺氣,馬驕沙草散蹄痕。舊時贈客金錢盡,更向誰人受此恩。
宋代:
岳珂
金城十仞據陽池,三鎮高扃死不隨。
自是天恩浹肌髓,不關左衽限戎夷。
金城十仞據陽池,三鎮高扃死不隨。
自是天恩浹肌髓,不關左衽限戎夷。
宋代:
釋廣聞
機不可觸,病不可醫。說黃道黑,引蔓牽枝。要見眾生不病時。
機不可觸,病不可醫。說黃道黑,引蔓牽枝。要見衆生不病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