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矩亭拜李先生墓下
過矩亭拜李先生墓下。清代。顧炎武。 人生無賢愚,大節本所共。蹉跎一失身,豈不負弦誦。卓哉李先生,九流稱博綜。心鄙馬季長,不作西第頌。屏居向郊坰,食淡常屢空。清修比范丹,聰記如應奉。力學不求聞,終焉老家巷。同時程中丞,一疏亦驚眾。玉璽安足陳,亟進名臣用。黨論正紛挐,中朝并嚚訟。世推山東豪,三李尤放縱。祠奄與哭典,后先相伯仲。初踰士類閑,竟折邦家棟。悲哉五十年,風塵尚澒洞。我來拜遺阡,增此儒林重。雖無謦咳接,猶有風流送。自非隨武賢,九原誰與從。
[清代]:顧炎武
人生無賢愚,大節本所共。蹉跎一失身,豈不負弦誦。
卓哉李先生,九流稱博綜。心鄙馬季長,不作西第頌。
屏居向郊坰,食淡常屢空。清修比范丹,聰記如應奉。
力學不求聞,終焉老家巷。同時程中丞,一疏亦驚眾。
玉璽安足陳,亟進名臣用。黨論正紛挐,中朝并嚚訟。
世推山東豪,三李尤放縱。祠奄與哭典,后先相伯仲。
初踰士類閑,竟折邦家棟。悲哉五十年,風塵尚澒洞。
我來拜遺阡,增此儒林重。雖無謦咳接,猶有風流送。
自非隨武賢,九原誰與從。
人生無賢愚,大節本所共。蹉跎一失身,豈不負弦誦。
卓哉李先生,九流稱博綜。心鄙馬季長,不作西第頌。
屏居向郊坰,食淡常屢空。清修比範丹,聰記如應奉。
力學不求聞,終焉老家巷。同時程中丞,一疏亦驚衆。
玉璽安足陳,亟進名臣用。黨論正紛挐,中朝并嚚訟。
世推山東豪,三李尤放縱。祠奄與哭典,後先相伯仲。
初踰士類閑,竟折邦家棟。悲哉五十年,風塵尚澒洞。
我來拜遺阡,增此儒林重。雖無謦咳接,猶有風流送。
自非隨武賢,九原誰與從。
唐代·顧炎武的簡介
顧炎武(1613.7.15-1682.2.15),漢族,明朝南直隸蘇州府昆山(今江蘇省昆山市)千燈鎮人,本名絳,乳名藩漢,別名繼坤、圭年,字忠清、寧人,亦自署蔣山傭;南都敗后,因為仰慕文天祥學生王炎午的為人,改名炎武。因故居旁有亭林湖,學者尊為亭林先生。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、經學家、史地學家和音韻學家,與黃宗羲、王夫之并稱為明末清初“三大儒”。其主要作品有《日知錄》、《天下郡國利病書》、《肇域志》、《音學五書》、《韻補正》、《古音表》、《詩本音》、《唐韻正》、《音論》、《金石文字記》、《亭林詩文集》等。
...〔
? 顧炎武的詩(280篇) 〕
宋代:
王庭圭
晝臥柴門打不開,相逢未識濟川才。那知此夜聞猿處,忽有新詩隨雁來。
晝臥柴門打不開,相逢未識濟川才。那知此夜聞猿處,忽有新詩隨雁來。
宋代:
周文璞
久知靈境無緣到,今被春風引得來。
上帝殿頭聞雨過,仙人石面欠花開。
久知靈境無緣到,今被春風引得來。
上帝殿頭聞雨過,仙人石面欠花開。
明代:
倫文敘
萬事悠悠總逝波,人非物是舊山河。鳳樓寥寂金蓮步,燕館荒涼玉樹歌。
別浦春風開芍藥,小亭秋色上藤蘿。客懷正苦風濤惡,況復登臨思轉多。
萬事悠悠總逝波,人非物是舊山河。鳳樓寥寂金蓮步,燕館荒涼玉樹歌。
別浦春風開芍藥,小亭秋色上藤蘿。客懷正苦風濤惡,況複登臨思轉多。
元代:
善住
茅茨拋在翠微間,即栗橫肩又獨還。松樹別來巢鶴大,銅瓶歸去蟄龍閒。
西風黃葉埋寒徑,落日青猿叫亂山。后夜月明誰是伴,枕前飛瀑響潺潺。
茅茨拋在翠微間,即栗橫肩又獨還。松樹別來巢鶴大,銅瓶歸去蟄龍閒。
西風黃葉埋寒徑,落日青猿叫亂山。後夜月明誰是伴,枕前飛瀑響潺潺。
清代:
曹爾堪
衰草重岡,雁燈吹滅諸陵火。誰家菊朵,開近扶風左。
無限悲秋,難覓江淮舵。耽枯坐,閑門深鎖,紅葉堆中我。
衰草重岡,雁燈吹滅諸陵火。誰家菊朵,開近扶風左。
無限悲秋,難覓江淮舵。耽枯坐,閑門深鎖,紅葉堆中我。
唐代:
王建
戴勝誰與爾為名,木中作窠墻上鳴。聲聲催我急種谷,
人家向田不歸宿。紫冠采采褐羽斑,銜得蜻蜓飛過屋。
可憐白鷺滿綠池,不如戴勝知天時。
戴勝誰與爾為名,木中作窠牆上鳴。聲聲催我急種谷,
人家向田不歸宿。紫冠采采褐羽斑,銜得蜻蜓飛過屋。
可憐白鷺滿綠池,不如戴勝知天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