畏服
詞語解釋
畏服[ wèi fú ]
⒈ ?懼怕而服從。
英be obedient with fear;
引證解釋
⒈ ?因畏懼而服從。
引《逸周書·武稱》:“夷厥險(xiǎn)阻,以毀其服,四方畏服,奄有天下,武之定也。”
晉 袁宏 《后漢紀(jì)·桓帝紀(jì)一》:“匈奴、莎車、烏孫、鮮卑 諸國常不賓附者,聞 膺 威名,莫不畏服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五五回:“若少有嫌隙不當(dāng)之處,不但不畏服,一出二門,還説出許多笑話來取笑。”
范文瀾 蔡美彪 等《中國通史》第三編第一章第一節(jié):“所謂耀武,就是對外國人夸耀 中國 的富強(qiáng)文明,使他們畏服。”
⒉ ?敬服。
引《北齊書·廢帝紀(jì)》:“以 常山王 地親望重,內(nèi)外畏服,加以 文宣 初崩之日,太后本欲立之,故 愔 等并懷猜忌。”
宋 曾鞏 《尚書都官員外郎王公墓志銘》:“初為 建安 主簿,時(shí)尚少,縣人頗易之,及觀公所為,乃皆大畏服。”
清 陳天華 《警世鐘》:“無論甚么國,都要贊嘆我 中國,畏服我 中國。”
國語辭典
畏服[ wèi fú ]
⒈ ?敬畏、佩服。
引《紅樓夢·第五五回》:「若少有嫌隙不當(dāng)之處,不但不畏服,一出二門,還要編出許多笑話來取笑。」
近慴伏 震怖
相關(guān)成語
- yóu guāng guāng油光光
- gāo chǎn高產(chǎn)
- yí jí遺集
- bǎn quán版權(quán)
- jiāng lì江歷
- rén lì zī běn人力資本
- jiǎn chá檢查
- guāng tóu光頭
- fāng zhì方志
- xiāng xiàng相像
- shí èr zhī十二支
- shè sòng涉訟
- zhōng xué中學(xué)
- yí jū移居
- zhàn chē戰(zhàn)車
- tǔ guì土檜
- gōng fu工夫
- ér shí兒時(shí)
- jìn bǔ進(jìn)補(bǔ)
- wèn shí dào bǎi問十道百
- lóng cǎo shū龍草書
- tú biǎo圖表
- zòu míng奏明
- yī bō衣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