鞭策

詞語解釋
鞭策[ biān cè ]
⒈ ?馬鞭子,也指用鞭子趕馬。
例前有銜轡(駕馭牲口用的嚼子和韁繩)之制(控制),后有鞭策之威。——《荀子·性惡》
英spur on; urge forward; challenge;
⒉ ?比喻督促。
例愿更加鞭策,以成遠(yuǎn)大。——明·歸有光《示廟中諸生》
引證解釋
⒈ ?亦作“鞭筴”。馬鞭子。
引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乘路馬,必朝服,載鞭策,不敢授綏。”
《莊子·馬蹄》:“前有橛飾之患,而后有鞭筴之威。”
成玄英 疏:“帶皮曰鞭,無皮曰筴,俱是馬杖也。”
唐 李白 《日出入行》:“誰揮鞭策驅(qū)四運(yùn),萬物興歇皆自然。”
《<老殘游記>自敘》:“馬與牛,終歲勤苦,食不過芻秣,與鞭策相終始,可謂辛苦矣。”
⒉ ?鞭打。
引宋 秦觀 《代工部文侍郎謝表》:“臣敢不鞭策駑蹇,淬礪鈍頑。”
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談·談異七·白毫》:“又 濟(jì)寧 人某,充總河承舍,畜一驢,日行五百里……二耳中有白毫各長(zhǎng)五六寸,行駛則挺出。一日拔去,鞭策不得前矣。”
郭沫若 《蔡文姬》第三幕:“﹝ 蔡文姬 ﹞與 趙四娘 同在逃難中,為胡兵所獲,受鞭策。”
⒊ ?馭馬。
引《南史·柳仲禮傳》:“邵陵王 綸 亦鞭策軍門,每日必至,累刻移時(shí), 仲禮 亦弗見也。”
⒋ ?驅(qū)使;控制。
引唐 李山甫 《又代孔明哭先祖》詩:“盡驅(qū)神鬼隨鞭策,全罩英雄入網(wǎng)羅。”
巴金 《寒夜》十三:“周主任 的表情和 吳科長(zhǎng) 的眼光似乎在鞭策著他走向著‘死’。”
⒌ ?督促;激勵(lì)。
引三國(guó) 魏 嵇康 《答<難養(yǎng)生論>》:“下以嗜欲為鞭策,欲罷不能。”
宋 陸游 《自勉》詩之二:“旦暮勤鞭策,塵埃痛洗湔。”
明 高攀龍 《答葉臺(tái)山書》:“恨稟賦庸下,愈鞭策愈蹇躓不前。”
老舍 《四世同堂》五十:“只有受苦才能使大家更恨敵人,更愛國(guó)家。這是懲罰,也是鞭策。”
國(guó)語辭典
鞭策[ biān cè ]
⒈ ?馬鞭子。
引《禮記·曲禮上》:「乘路馬,必朝服,載鞭策,不敢授綏。」
⒉ ?督促、鼓勵(lì)。
例如:「求學(xué)過程,需要自我鞭策。」
近鞭撻 鞭笞 督促 鼓勵(lì) 驅(qū)策 促進(jìn)
英語to spur on, to urge on, to encourage sb (e.g. to make progress)?
德語anspornen, antreiben, anstacheln (V)?
法語encourager
相關(guān)成語
- chōng fèn充份
- zhào dùn趙盾
- wō lǐ duǒ窩里朵
- bǎi zhàn bǎi shèng百戰(zhàn)百勝
- lì zhèng立正
- mìng lì命吏
- sān mín zhǔ yì三民主義
- cāng fáng倉房
- chuán bó船舶
- xíng shì形式
- bù shí不食
- àn shí按時(shí)
- sū dá蘇打
- dōng fāng rén東方人
- píng yí平移
- shí rén食人
- yù gū tái郁孤臺(tái)
- lǜ shī律師
- shēn báo身薄
- guī huà規(guī)劃
- āng zàng骯臟
- liú mín tú流民圖
- mìng chì命敕
- jìn bù近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