懶散
詞語解釋
懶散[ lǎn sǎn ]
⒈ ?懶惰散漫。
例令人懶散的夏天。
英indolent; sluggish; negligent;
引證解釋
⒈ ?懶惰散漫。有時(shí)亦指不熱心于世事。
引宋 蘇軾 《徐大正閑軒》詩:“君看 東坡翁,懶散誰比數(shù);形骸墮醉夢(mèng),生事委塵土。”
《朱子語類》卷七六:“吉兇未定時(shí),人自意思懶散,不肯做去。”
明 李贄 《與焦弱侯書》:“草野之人懶散,不欲馳書京國(guó),然此懷則嘗在左右也。”
魯迅 《書信集·致增田涉》:“《文學(xué)》是我托書店寄的。由我自辦,就怕懶散而常有遲誤。”
⒉ ?引申為不認(rèn)真,不放在心上。
引《醒世恒言·陳多壽生死夫妻》:“那醫(yī)家初時(shí)來看,定説能醫(yī),連病人服藥也有些興頭,到后來不見功效,漸漸的懶散了。”
⒊ ?嬾散:怠惰散漫。
引金 王渥 《游藍(lán)田》詩:“蹇予嬾散本真性,臨水登山此生足。”
明 焦竑 《焦氏筆乘·宏甫書高尚冊(cè)后》:“且吾聞 宏甫氏,嬾散不事生產(chǎn)作業(yè)。”
清 許光治 《天凈沙》曲:“老漁歸也,春來嬾散生涯。”
國(guó)語辭典
懶散[ lǎn sǎn ]
⒈ ?懶惰散漫的樣子。元·馬致遠(yuǎn)〈四塊玉·酒旋沽〉曲:「本是個(gè)懶散人,又無甚經(jīng)濟(jì)才,歸去來。」也作「懶懶散散」。
引《警世通言·卷一八·老門生三世報(bào)恩》:「蒯公愈加懶散,上京會(huì)試,只照常規(guī),全無作興加厚之意。」
近懶惰
反努力 勤奮 勤勞 勤懇 勤快 起勁
⒉ ?把事情擱置一旁不加過問。
引《喻世明言·卷四〇·沈小霞相會(huì)出師表》:「過了年余,已知張千、李萬都逃了,這公事漸漸懶散。」
※ "懶散"的意思解釋、懶散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-在線查詢專業(yè)必備工具漢語詞典查詞提供。
相關(guān)成語
- yì jīng義經(jīng)
- wǔ jīn五金
- diàn wǎng電網(wǎng)
- lǐ dǒng理董
- lì nián歷年
- yī liú一流
- zài zhě再者
- tiǎn shí舔食
- yīn àn陰暗
- cǎo liào草料
- sòng huò shàng mén送貨上門
- cháng xíng常刑
- àn shí按時(shí)
- xiāng fǔ xiāng chéng相輔相成
- dān sè guāng單色光
- fā rè發(fā)熱
- táo zhī yāo yāo逃之夭夭
- kè dào kè dào客到客到
- guǐ jié鬼節(jié)
- bèi dòng被動(dòng)
- jiàn fāng見方
- qiē wù切勿
- tuì yǐn退隱
- xiū xiǎng休想